• 学校主页
  • |
  • 学工系统

团学工作

创新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团学工作 > 创新实践 > 正文

安徽日报:暑期,走进社会实践大课堂

发布时间:2021-04-02    作者:    来源:    浏览:    打印

安徽日报讯(记者 陈婉婉 通讯员 周慧)“明年夏天,我们一定还会回来和你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7月15日,当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刘玉诚登上返城客车时,脑海中一直回荡着对当地孩子们的承诺。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刘玉诚所在的这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6名同学,驻扎在利辛县城北镇陈营村,为这里的留守儿童开展支教关爱工作。

这不是刘玉诚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迈入大学的两年时间里,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长已经超过200个小时。在合肥工业大学,以党建为统领开展的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建设,使实践育人成为学校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抓手。越来越多的学生持续投身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去,开辟出一条实践育人的新路径。仅今年暑期,合肥工业大学就有超过2000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小巷中建起临时党支部

今年6月30日,是合工大与合肥市三孝口街道西平门社区共建临时党支部一周年的日子。两年前,该校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小巷总理”志愿服务团队首次进驻该社区,开展科技文化进社区、社区服务岗位体验、社区关爱青春驻点等志愿服务活动。经过一年的实践,活动越来越丰富,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

2016年6月,该学院决定将党建工作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实现常态化,于是与西平门社区共建起临时党支部,每个周末都会组织学生党员赴社区开展工作。“建立党支部后,党员同学不仅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还定期对社区的党员和群众开展理论宣讲,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带到社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三年级本科生牛安心介绍说。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同学们打造出一个走进社区、了解社区、服务社区、增长才干的平台,通过组织引导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年来,“小巷总理”先后组织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受益人数超万人,成为该校学生志愿服务的一项品牌公益项目。

扎根在志愿服务第一线的党组织也进一步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距离合肥230余公里的宿州市灵璧县黄湾镇砂坝村小学,该校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育扶贫团队的同学们每个周末都要来这里开展支教活动。今年以来,坚持开展支教工作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就达60余人次。同样,远在千里之外贵州支教的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通过设置联合党支部,让党组织架起高校与贵州剑河、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联系互动、支教扶贫的友谊桥,让党组织建设不再有时空限制。

“双导师制”衔接教书和育人

“通过对校友的实地走访,我看到了坚持、勤奋、乐观、奉献、协作这些在思政理论课堂上反复强调的品质,在校友们的身上生动演绎,加深了对思政理论课的理解。”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生徐东辉说。他所在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恢复高考40周年之际,选取了40名校友进行访谈。这些校友既有高新技术企业的负责人,也有扎根农村一线的大学生村官。

团队指导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潘莉,为这项国情社情观察社会实践活动取名为“遇见未来的自己”。在潘莉看来,这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实践与暑期社会实践的有机统一。 “通过实行学生政工干部与思政理论课教师联合指导的社会实践‘双导师制’,巧妙地将第二课堂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第一课堂的教学体系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

自2016年起,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70余名思政理论课教师,每年都全部投身于社会实践的指导中。从初期的项目策划遴选、到返校后凝练成果,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思政理论课教师将进行前后近5个月的点对点全程指导,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渗透到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帮助同学们在实践一线中提升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党性修养、道德境界。

“这一举措将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克服了过去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一课堂与实践育人工作存在的互不衔接问题,将教书与育人进一步融为一体。”潘莉表示,在社会实践中用青年学子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化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将宣传引导教育和自主学习行动充分结合,更加有效地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学生头脑,进一步坚定青年理想信念。

大数据记录学生成长“年轮”

点开手机,就能从微信公众号中查到自己参与的所有志愿服务工作和第二课堂成绩单,这是今年合工大团委牵头实施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客观记录、有效认证、科学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经历和成果,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选人用人提供可靠依据。

“以往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党团活动等,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有效认证。 ”团委老师杨乾坤说,如今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线上报名、签到,根据规则获得积分,数据均实时生成,有效解决了第二课堂成绩的客观真实性,可以科学、专业地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合肥工业大学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学分制建设,加大激励支持力度,调动专业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大活动参与面和覆盖面,多渠道开辟学生体验式教育途径。

校团委书记南国君表示,“第二课堂成绩单”为实践育人提供了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在学校“立德树人、能力导向、创新创业”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彰显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价值,进一步提升体验式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

原载于《安徽日报》2017年7月18日教育时空版

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ahrb/20170718/article_35799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