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
  • 学工系统

学院风采

外国语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外国语学院 > 正文

老教师话传承(八):春华秋实,不忘恩情——记外国语学院林玉鹏教授

发布时间:2017-09-25    作者:    来源:    浏览:    打印

  管仲云:“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以“立德树人”为教学宗旨的外国语学院,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这与呕心沥血为教育努力终身的一代又一代教师是分不开的。为了促进学院新老血液间的交流,外国语学院组织研究生代表拜访了学院退休老教授林玉鹏老师,追溯外国语学院十年砥砺前行的光辉历史,把握发展历程中的优秀传承,聆听他对广大青年学子的谆谆教诲。

   林玉鹏教授,硕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院前院长,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副会长。林教授研究领域涉猎广泛,涵盖英美文学、文学翻译、英美诗歌研究。从事英语教学三十年间,承担过英美文学、西方文学理论、希腊罗马神话、文学翻译等多项课程教学。在《中国翻译》、《外国文学研究》和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发表译诗数十首;独立出版《汤姆叔叔的小屋》、《柳林风声》等译著五部;参编主编教材词典等五部。

   916日上午,我们如约进行访谈。林老师便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儒雅温和,平易近人。能够拜访林老师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初始大家是有点忐忑不安的,生怕林老师会太严肃、生怕跟林老师之间没有共同话题、生怕向林老师请教的问题会被认为太幼稚。等见到林老师后,这些紧张都烟消云散了。林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和蔼同时又睿智的教授。

   对于我们的拜访,林老师表现得非常开心。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林老师对于外国语学院和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热情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研究生代表,他对莘莘学子的真诚也令我们十分感动。林老师为我们将学院的历史娓娓道来,从1989年始担任工大教师,直至退休,至今已有近三十年,老师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工大。一路走来,林老师见证了工大外院的变迁,对于往事,林老师仿佛还历历在目,尚能给我们细细讲来。他告诉我们,学院成立初期经历了很多坎坷,全院师生克服种种困难,同心协力,才有了今天茁壮成长的外国语学院。了解到林老师退休后仍在工大宣城校区任教,我们不禁升起敬佩之情,老教授在古稀之年依然指引着莘莘学子成长,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谈到自己是怎样走上学术道路时,林老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本身对中国语言文化非常感兴趣,选择外语类专业,算是将对中文的兴趣‘移植’到英文上。”从事语言研究以后,林老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的喜爱越来越深,尤其是英美诗歌研究。他将对诗歌的浓厚兴趣与语言结合起来,抓住诗歌短小而精悍的特点,不断思考、挖掘心灵的触动点。他无限感慨的说:“早些年网络不发达,资料有限,与同行交流更是困难,但我不想轻言放弃。”林老师铿锵有力的话语,打动了在场每一位学子,阵阵掌声响起。在了解了林老师当年在学术道路上的艰难与不易之后,我们深感现在条件的优越,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信念。一位同学谈到美国诗人Robert  Frost,便请教林老师该如何深入赏析诗歌。林老师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将哲学理论运用到诗歌翻译研究中,从各个层面探讨了对Robert  Frost诗歌的认识。同学们围绕诗歌翻译,向林老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林老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给在场学子上了生动的一课。

   随着外语学院毕业人数逐年增加,您认为英专学生该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同学向林老师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作为英专学生,除了具备扎实的英文听说读写技能,你们还要注重提升自己的汉语文化修养。”说到这里,林老加重了语气:“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主动涉猎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是立足社会的不二法则。同学们要从长远角度规划人生,把握机遇、直面挑战。不管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认真严谨,不断钻研,做出新意。”——同学们认真地把林老说的话记在笔记本上。

   在采访结束之际,林老师用温煦而又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们,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们好好读书,多读书,既要学好专业,又要开阔视野,成为社会的杰出人才。祝大家都拥有美好的未来!”  如春风化雨,林老师真诚而朴素的话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林老师对生活勤俭、知足,对人热情、真诚,对知识无止境地追求,对事业由衷的热爱都值得我们终身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林老师对我们的嘱托与期望将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参加这次老教授,话传承活动无疑是对其最好的阐释,我们在老教授优秀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了自己的思想。作为后来人,我们在感怀的同时,当扛起工大学子的大旗,不负老先生们的栽培与关心,努力开创一个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图片包含 人员, 地板, 室内, 群组已生成极高可信度的说明

学生记者: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刘天娇/刘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