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
  • 学工系统

思政教育

网络思政

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网络思政 > 正文

【工作案例】有“质”有“知”更有“味”——合肥工业大学“四抓四促”打造网络育人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10-15    作者:鲍丽娟    来源:    浏览:    打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网络育人提升思政引领力,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地落实,合肥工业大学“e路同行网络德育工作室主动回应时代所问、育人所向、师生所需,聚焦青年学子和辅导员队伍双线成长,以“四抓”带“四促”,用新姿态新语态新形态来拥抱网络思政育人新常态,让网络思政“营养套餐”有“质”有“知”更有“味”。

一、项目主题和思路

项目主题:新时代背景下,网络已成为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传主流旋律、强家国情怀的前沿阵地。工作室锚定教育强国核心课题,着眼网络思政育人能力提质增效,通过系统谋划、精心设计、精准发力,引领辅导员工作团队熟悉、融入全媒背景下的德育环境,打造一批网络思政工作项目,创作一批优秀网络文化作品,建设一支跨学院网络思政骨干队伍,把工作室建设成为学生思政工作的“智囊团”;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加油站”;网络育人成果的“孵化器”;学生成长赋能的“导师团”。

建设思路:坚持平台整合、内容聚合、资源融合的理念,聚焦青年成长成才和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坚守“一条主线”,即坚守“互联网+思政”工作理念,将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转变成思政工作的最大增量;面向“两个重点”,即面向青年学生和辅导员队伍两大群体,以赋能学生群体和辅导员队伍成长成才为核心内容;实施三项计划平台孵化计划”、“内容提质计划”和“队伍培优计划”,打造“新媒体+N”的模块化运营模式,构建清朗有序、主流价值凸显的网络育人新范式,实现网上网下育人“双循环”“双促进”。

图1:“e路同行”工作室工作思路架构图

  二、方法和过程

  工作室成员由学校15个学院的25位一线辅导员老师组成,自2021年成立以来,从顶层设计入手,找准工作定位,明确工作职责,在体制机制健全、媒体平台贯通、品牌效应凸显、团队素养培育等方面积极探索,形成了“四抓四促”的工作模式,推进互联网+”思政育人提质增效。

1.抓机制完善,促运营制度化规范化。工作室从组织架构、发展机制、运维模式等方面推陈出新,打通跨学院辅导员工作壁垒,明确平台运行机制、内容生产机制和队伍培育机制,制定《“e路同行网络德育工作室日常运营机制》、《学生工作团队管理制度》、《辅导员轮值管理制度》、团队日常培训计划及共建共享机制等,形成日常运营辅导员轮值、重要节点集思广益、重大主题齐抓共管的团队管理范式。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从顶层设计层面规范团队运营管理,促进团队运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2.抓平台贯通,促传播分众化精准化。工作室深刻把握垂直深耕和分众传播规律,在平台建设上,遵循差异化发展理念,顺应网络思政发展趋势,设计IP形象标识“小e”及文创衍生产品, 打造工作室人格化品牌;开通并运营工作室微信公号及视频号193号,与各学院新媒体账号形成互联互通、多点开花的矩阵聚合形态。在内容设计上,聚焦党和国家重大主题,聚焦学校中心工作,聚焦学生热点关切,创作优质稿件。在传播形式上,通过短视频、动漫、音频、虚拟现实体验等生动鲜活的创作表达,不断提升感召力和影响力,激发网络思政育人新活力。

A81B4

2:部分网络文化作品

3.抓品牌驱动,促育人浸润化引领化一是开展ee”思政早点坊。聚焦网络素养提升、网络道德实践、网络文化感悟、网络素养践行等方面,面向青年学生开展网络素养提升“e系列”活动,即“e起学·提升训练营”、“e起敬·身边好网民”、“e起悟·文化大家谈”、“e起倡·我们在行动”,围绕“网络文明 你我同行”、“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国家安全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二是开展“我心中的工大”校园短诗大赛暨校园青春诗会网络展演。围绕“献诗工大”“感恩母校”“礼赞母校”等主题每年面向师生举办我心中的工大——写给母校的情诗’”短诗大赛。举办校园青春诗会、网络展演等,通过品鉴、朗诵、分享、沙龙等多形式展现诗歌之美和爱校之情,在师生校友中引发强烈反响。三是举办“传承的力量·我们的节日”中秋月球科普活动。每年中秋节邀请专家学者走进学生社区,连线网络平台,共话“遨游浩瀚星海 探究月球奥秘”月球科普;开展“节日里的生日会” “铸国之重器 圆中华飞天梦”航天文化网络展播,上线《月饼里的工大情》短视频,厚植家国情怀,传播科学精神,点燃“互联网+”传统文化新火花。

4.抓人才引擎,促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工作室坚持以队伍建设为抓手,注重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和优秀学生中选拔人才,按照主管教师+学生团队模式,建设了跨学院的高水平网络育人工作队伍。按照起步孵化成长垂直领域达人成长模式,开展网络新媒体人才梯队培养,实现工作队伍良性循环发展。通过文化沙龙、网络学习、调研交流、理论研究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团队工作培训,积极对接社会媒体资源,与专业渠道展开交流合作,拓展网络思政的维度和广度,厚植专业人才培养新沃土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近年来,工作室凝心聚力建强中央厨房精选优质食材融媒烹制,着力提鲜增色,用心用情烹饪营养丰富、有滋有味的育人“大餐”,赋能青年学子和辅导员队伍成长发展。

主要成效:

一是守正创新固根本”,让网络思政“营养套餐”更加有“质”。创作百年初心·生日密码”“红色足迹·岁月寻访系列短视频,开设专栏专题 党史小讲堂探索“理论宣讲+短视频”创新模式,用网言网语讲述红色故事,用视频漫画传承红色基因,用青春之歌谱写红色实践,让时代强音从学生指尖流淌到心尖。团队获批2024年度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和安徽省网络教育名师项目;获评教育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短视频类优秀推广作品、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短视频类二等奖、第四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工作案例类优秀奖、安徽省大学生禁毒短视频大赛二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辅导员在线等平台发表优质网文20余篇;出版《新媒体重塑高校影响力》专著1

二是深耕细作增内涵让网络思政“营养套餐”更加有“知”。推出融合学科特色的科普学术类和知识普及类网络文化作品,在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中潜移默化实现价值引领。创作“无毒青春 向阳而生”、“地质青年说”科普系列短视频、“与地球对话——大中小学科普探索与实践”等科普短视频作品;创新打造“指尖上的思政课”“博物馆里的思政课”“节日里的思政课”等云端微课堂;借助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建成网上数字博物馆,入选长江教育创新带“共筑长江文明”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三是春风化雨沁心脾,让网络思政“营养套餐”更加有“味”。创新话语体系,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把有高度的事情讲得有温度。《早安工大》从一份份热腾腾的食堂早餐中生动呈现校园烟火气;《校园萌宠》从萌宠视角来展现可爱校园,《速来围观——pick你心中向往的寝室》展现学霸宿舍奋斗历程,《献给毕业的你》作为毕业季爆款短视频,一经发布即获1.8w浏览量;这些网络作品取材于校园生活,立足于学生关切,用青春的视角和鲜活的语言讲述身边的正能量,用思政“味”留住青年“胃”,真正让学生有共鸣、能共情、达共识。

实践经验破圈·共生·跨界——网络育人成效进阶的三要素。

破圈:打破壁垒,构建跨学院育人新模式。突破传统学院制的工作壁垒,“单兵突围”为集团作战统筹各学院优势资源打造一支能力互补、协同联动的跨学院辅导员网络育人团队。精准把握不同学院学生特点,优化内容投放,集体研讨、联合策划、互学互鉴,产出了一批“站位有高度、内容有深度、品牌有亮度、传播有力度、育人有温度的优秀网络育人作品。

共生:互联共享,营造校际间成长新生态。打造校际间网络育人共同体,变各自为结伴同共研热点题,共建优质资源库,共享成功案例定期举办e起学”思政工作坊,邀请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同仁同台切磋,交流爆款产品背后的创作心法与新媒体运维经验推动各校在网络育人领域彼此照亮、相互赋能,共同提升新时代网络思政工作成效

跨界:双向奔赴,激活社会资源协同新动能将社会资源的活水精准引入网络思政的渠田,实现育人资源的双向奔赴工作室勇于走出“象牙塔”,积极拓展各类资源,既“走出去”又“引进来”,与人民日报、北京科技报等主流媒体,网易、快手、新浪等社会媒体平台展开深度交流,将最前沿的传播理念、技术手段和渠道资源引入校园,极大提升了网络思政内容的生产规格与传播势能。

四、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为应对新挑战、开拓新格局,下一步将从体系化建设、专业化培养与智能化赋能三个维度同步发力,推动学校网络育人工作向纵深发展。

1.体系化布局:构建工作室-工作站-工作组三级联动新体系。计划将现有的工作室模式升级为覆盖更广、响应更快的三级网络文化建设体系。工作室作为中枢大脑,负责顶层设计、资源统筹与运营管理,产出精品选题与标准范式。工作站作为区域枢纽,依托各学院或学生社区建立,负责将工作室的精品选题进行垂直领域深耕,实现“一站一品”一院一品。工作组作为敏捷前端,是基于热点议题或短期项目组建的柔性团队,确保能快速响应、精准发力,彻底打通网络思政抵达学生的最后一公里,实现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系统化、规范化与全域化。

2.专业化赋能:建设引育并举、师生同频的精英网络育人团队实施网络菁英赋能计划。一是建立培训资源库,定期邀请传媒业界专家、平台运营负责人开展涉及选题策划、视频编导、数据分析、舆情研判等方面的靶向培训,提升专业素养。二是推行项目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辅导员或校外专家担任导师,以实践项目驱动团队成员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三是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凝选校级网络育人成果,孵化省部级网络育人成果,纳入师生评优评先体系,激发内生动力打造一支既懂思政教育又精通网络传播、师生协同、充满活力的核心团队

3.智能化探索:开拓数智赋能、精准施策的思政工作新模式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探索数智时代网络思政的创新路径。借助AI助手,辅助进行热点追踪、文案初稿生成、海报视频智能剪辑等,团队聚焦创意与深度思考,规避重复性工作。创新探索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应用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具交互性、陪伴感的思政教育新体验,让网络思政在智能技术加持下变得更聪明、更贴心、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