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
  • 学工系统

学生管理

学生社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学生社区 > 正文

合肥工业大学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学生社区(一期)学生生活成长社区建设方案

发布时间:2021-04-02    作者:    来源:    浏览:    打印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是由王沪宁同志亲自点题并纳入2019年高校党建重点推进的十项任务,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开展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推动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践行“一线规则”,把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压到学生中间,打造富有文化特色、体现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园区,推动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10所高校入选试点。在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牵头设计建设具有合肥工业大学特征的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学生社区,该项目也成功入选“2020年安徽省’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学生社区试点建设项目。

一、建设目标

合肥工业大学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学生社区(一期)重点打造学生生活成长社区,将部分学生宿舍二楼连廊活动室等公共区域经改造升级,成为开展

把握服务区域最大化、办公区域最小化、空间功能多元化的原则,合理规划物理空间,建设辅导员工作室、党建工作站、学生成长服务站、劳动教育工作站、阅读空间、沙龙空间、社区文化展示长廊等基本功能区,打造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学生社区物理空间。把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下沉一线深入到学生社区的原则,充分整合工作队伍,建立辅导员工作室团队,保障专项工作和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运行;建立学生社区工作站工作团队,辅导员、班主任、管理干部深入学生宿舍,保障学生社区的日常指导;建立以楼长和楼层长为骨架,学生党员、班团干部为主要力量的学生社区自律委员会,使社区平台更好的发挥教育管理服务社区学生的作用。把握推进六型社区内涵建设,发挥六型社区育人实效,依托学生社区物理空间,发挥教育管理服务队伍作用,打造学生党建、思政教育、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安全稳定、管理服务的六型社区。把握打造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的原则,积极培育社区文化,塑造以党建文化为引领,以服务学生为引擎,塑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优秀校园文化、培育工业报国精神等学生社区主题文化

二、建设内容

试点建设翡翠湖校区1#、2#宿舍楼,屯溪路校区5#,7#宿舍楼,二楼连廊活动室、若干宿舍为学生生活成长社区空间。2021年1月25学校党委常委会审批通过学生社区建设具体方案,设立专项经费近180万元用于社区空间修缮改造。2021年3月10日,分管校领导、校党委副书记陈刚召集学工部、基建处、物业服务中心、招标采购中心、设计单位工大建筑设计院各单位召开社区建设推进会,商议细化设计方案。

1.合理规划丰富社区功能。立足校史校情,充分统筹考虑,结合学校办学理念,重构学生宿舍区公共空间,实现社区文化活动的良性互动。推进育人要素一体化,强化思想引领。以强化党建引领为核心,统筹推荐育人要素“进社区”,构筑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灯塔”。一是学生党建进社区。打造党建工作站、学生党建宣传栏,展示学生党员先锋示范岗、党日活动、样板党支部示范行动等典型事迹,对学生进行引领;打造学生党建学习资料区,营造学生自觉加强党史教育、党性修养提升的良好环境。二是学生思政进社区。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沙龙报告空间,邀请校内外党政领导、专家教授、知名校友等深入学生社区,开展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就业指导、生涯规划、健康教育等工作,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集体、爱自己。三是文化建设进社区。设置红色文化、工业报国、徽文化、校园文化等主题的宣传长廊、门厅、文化墙、活动室等。将校园文化风采、校园文化精神、校风校训精神以文字、图片等方式进行宣传真是,潜移默化滋润学生;设立读书茶座,推动“书香社区”,强化文化浸润,以文化人。四是学风建设进社区。开展以文明宿舍创建为基础的劳动教育实践环节,依托劳动教育工作站开展宿舍卫生评比等。开展“学霸宿舍”评比,开设“学霸讲堂”,开展晨读会、考前辅导、朋辈教育等,开辟“学霸荣誉墙”等,引领学生努力学习,争做成才表率。五是安全稳定进社区。开展社区防火、防盗、防诈骗等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设立“辅导员谈心谈话室”,接待学生咨询,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及时答疑解惑,排忧解难。六是管理服务进社区。推进管理服务一体化,赋能社区生活。坚持教育落实落地落细落小,努力打造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一体化“生态园地”,实现“生活化教育,教育化生活”。社区空间设置管理服务台,依靠辅导员、学生干部、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开展管理服务工作,学生可根据个体情况不出宿舍区进行咨询和业务办理。社区设置自助服务区,通过设置若干自助服务终端,便于学生获取在校证明、纸质版成绩单、第二课堂成绩单等。

2.完善队伍加强指导优化社区文化活动。①配齐配优社区工作队伍,整合校内外领导专家、杰出校友、教师队伍、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优秀学生等队伍资源,确保队伍稳定性,调动队伍积极性,保障学生社区教育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②完善制度建设。完善工作制度,规范队伍培训,发放工作手册,严格工作记录,落实年终绩效考核制度等制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健全各层面工作人员沟通机制,明确分工协作,形成良好工作局面。③优化文化活动建设。学社社区教育管理模式工作理念就是秉承“以生为本”,坚持贴近学生,深入推进学生育人工作内涵式发展。社区文化活动建设突出实现三个目标:打造工作品牌,提高学生社区工作感染力;进口学生需求,服务拓展延伸,增强学生社区工作吸引力;营造社区文化,提升学生社区工作亲和力。

3.重点建设内容。①夯实阵地,完善机制。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管理队伍建设、制度机制建设、阵地建设等。因此,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取专兼结合,鼓励引导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社区,同时招募选拔优秀研究担任朋辈辅导员,配齐配优社区队伍,保障队伍相对稳定性。二是完善制度建设。完善学生社区制度机制、规范队伍培训考核,设立奖惩激励,建立沟通机制,加强育人队伍联系,明确分工协作,努力构建三全育人良好格局。三是拓展阵地建设。不断推进学生社区活动室建设,设施配备齐全,管理服务精细,夯实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阵地。②优化职能,服务下沉。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构建的重点在于推进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服务上水平。因此,一是问题导向,瞄准痛点,加强学生社区服务信息化。学生社区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贴近学生的需求为原则,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用信息化的手段提升学生事务的服务效率。借助政府政务自助服务的理念,让学生真正“足不出户”地办理学生业务。开发智慧学工信息化平台、斛兵学工门户网站、明理苑专题网站等,整合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并无缝对接智慧学工信息化平台,推进学生智能化管理,设立“部(处)长信箱”,及时收集和解决学生各类需求,并及时获取答复,一些共性的问题能在网页上进行公开发布。二是安全为基,加强预警,推进学生社区管理网格化。借鉴社会居民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理念,形成以社区辅导员为主要力量,宿舍管理人员、学生社区自律委员会、学院辅导员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的网格管理队伍,建立社区网格管理系统,对社区学生动态、突发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确保学生社区安全稳定。③名师入驻,个性服务。学生社区教育管理模式构建的难点和亮点在于如何将学生思想政治融入社区教育管理工作当中,不断凸显学生社区的育人合力,推进社区教育管理工作的内涵发展。因此,一是汇集思政名师,打造工作品牌,提高学生社区工作感染力。持续引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秀成果和优势资源,争取更广泛的辐射和影响;动员学校领导、专业教师、班主任队伍以“校领导见面会”“教授有约”“班主任座谈”“心理咨询进社区”等形式入驻社区,搭建学生反馈利益诉求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二是紧扣学生需求,服务拓展延伸,增强学生社区工作吸引力。以社区活动空间为依托,建立学生社区学习互助平台;依托学生社区公共空间,为学生提供生活服务。三是营造社区文化,提升学生社区工作亲和力。强化社区学生组织职能,把管理、教育和服务的权利和职能还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生社区的治理,真正实现学生社区的良好自治。

三、建设成效

1.一体多翼,六型社区,形成育人新模式。打造党建社区、思政社区、学习社区、文化社区、安全社区、服务社区等多个特色社区,形成多社区文化互动的科学合理模式。与智慧学工信息化平台等网上社区同频推动智能化管理,实现学生管理服务的精准化和快速化,打通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2.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构建衔接新平台。将社区打造成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充分衔接的新平台。班主任、专任教师依托社区深入学生宿舍延伸课堂教学,辅导员依托社区深入学生宿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引领和指导,广大学生在社区参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开展学霸帮扶学业辅导,开展沙龙式学术研讨活动,邀请校内外专家、校友开展学术报告、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创新创业交流等活动,不断加强学校学风建设。

3.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重点推进美育劳育浸润。依托社区平台,经常性开展文学、音乐、图画、戏剧等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用艺术浸润的方式培养学生培养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学习与实践中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依托劳动教育工作室推进学生宿舍劳动实践落细落实,打造干净整洁、身心愉悦、关系和谐的宿舍环境,以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4.助人自助,朋辈引领,形成育人新经验。通过学生社区自律委员会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社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实践中锻炼和发展学生能力素质;发挥学生朋辈力量的引领作用,形成一些优秀的案例,形成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经验。

5.思想引领,协同育人,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依托社区平台,校院领导、思政课专任教师、辅导员、其他专任教师可深入学生宿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学校各部门各单位勠力同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