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法学院“情系酉水,法护苗乡”暑期实践团队深入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开展了为期7天的法治基层调研活动。团队聚焦基层法治运行和民族特色文化,在红土溪村、屈望社区、浦市古镇等地,通过法治课堂、趣味游戏、基层调研、人物访谈、非遗探究等多种形式,把专业知识应用基层实践,为基层发展注入了新鲜动能。
实践期间,团队分别在泸溪县红土溪村和劳工爱心驿站,面向儿童开展趣味普法活动。团队成员精心设计ppt内容,通过鲜活案例和趣味问答,向孩子们系统讲解了责任承担、权益守护等多方面法律知识。此外,成员通过设计“法律拼图”“趣味投壶”等多个游戏环节,寓教于乐,在欢声笑语中传递法律知识,守护孩子心灵。

图1:红土溪村“送法进乡村”趣味普法活动
此次调研的核心聚焦于泸溪县如何在基层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团队先后与泸溪县司法局工作人员、团县委工作人员及多位社区干部、居民进行深度访谈。团队了解到,泸溪建立了完善的“村(社区)-乡镇(街道)-县级”三级调解网络。极具地方特色的“院坝会”成为解决社区公共事务和群体性矛盾的重要平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当事人在公开透明的氛围中寻求共识,有效化解了不少涉及公共利益的纠纷。在社区层面,“大妈说法”等柔性调解方式引人注目,将矛盾纠纷从情理角度出发,用“拉家常”“融入娱乐”的方式弥合分歧,是法理情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度交流,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泸溪县在矛盾纠纷化解上的创新与实效。这些根植乡土、融合民俗、法理和传统智慧的调解模式,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图2:团队成员正在和司法局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交流
在滨江大草原,团队成员观察到村规民约在当地治理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尽展人地和谐。登上涉江楼,成员们感受到此地承载的深厚历史底蕴,特别是与屈原相关的民族记忆。浦市古镇作为重点调研地,其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群诉说着历史沧桑,更引人注目的是古镇内“五老调解室” 的有效运作,它结合当地乡贤力量,将道德教化与依法调解相融合,是德法共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这些点位共同勾勒出泸溪县社会和谐、法治彰显的文明图景。

图3:浦市古镇工作人员正在为团队成员讲解李氏家族历史
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辰河高腔得到了有效的法律保护,促进了这一古老戏曲艺术的传承。在苗族挑花技艺方面,团队成员了解到,老手艺人的精湛技艺获得了政策支持和知识产权保护。在踏虎凿花非遗工坊,团队看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文旅产业的创新结合。通过版权登记和品牌建设,这项曾濒临失传的技艺在法治护航下焕发新生,产品从本地窗棂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此次实践调研让更多团队成员的理想抱负得以照进乡土中国。在中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显身手,用知识扎根大地,用脚步丈量祖国,燃烧青春,谱写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