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
  • 学工系统

学院风采

文法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文法学院 > 正文

文法学院学子用创意实践让“两山”理念扎根社区


发布时间:2025-08-06    作者:裴若涵    来源:    浏览:    打印

为传承与弘扬绿色发展理念,近日,文法学院“二十年两山记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合肥市包河区、瑶海区共13个社区开展“筑城乡生态之美”主题系列活动,累计覆盖居民1000余人次。实践中,团队通过实地调研走访、社区宣讲、城乡联动等形式,促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在基层社区的广泛传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基层落地、生根发芽。

开展“两山”理念宣讲,点燃绿色发展热情

实践中,团队成员们走入合肥市骆岗街道陆集社区等13个社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主题宣讲与科普小课堂。面向社区的孩子们,团队成员通过科学小实验、动画演示的形式,将“两山”理念转化为可理解、可行动的生活智慧,帮助孩子们形成完整的认知闭环,让生态知识深植童心。

以互动促环保,让理念入人心

面向社区家庭,团队成员精心策划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的生态特色活动,通过室内“绿水青山粘土画”“微观生态瓶制作”“竹制笔筒DIY”的多元化创意手工实践,以及室外“旧物漂流”活动,让生态理念深入家庭,让“小家”带动“大家”,共同建设绿色家园。团队策划的室内创意手工活动主要面向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小朋友,通过具象化的绘画和手工操作,将抽象的“两山”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与实物,让绿色生态理念更易被理解和接受,并形成“孩子学习+家长感知”的联动效应,让“两山”理念通过家庭场景进一步传播,扩大环保理念的辐射范围。

以旧物换绿色,让环保更可感

团队在取得社区同意后,在人流量密集的社区文化广场等地设置临时的“旧物漂流站”,采用“以旧物换旧物”的模式,让居民切身体会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并非抽象概念,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行动。同时,团队成员在居民挑选、交换旧物时,以“日常化聊天”的方式讲解“两山”理念,通过“旧物再利用能省钱、还能减少污染”等通俗易懂的表达,让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的居民都能理解“两山”理念的现实意义,助力生态理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同,进而转化为长期的环保行为。

青矜之志,履践致远。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安吉实践为镜、以社区互动为桥,让更多人读懂了“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播下了人人参与、家家践行的绿色种子。后续团队将建立长效跟踪机制,持续关注“两山”理念实践成效,助力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