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砥砺黔兴,一路砼行”暑期实践团赴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黔西南州册亨县开展社会实践,亲身感受乡村振兴历程,为乡村振兴助力,为中国故事发声。
易地扶贫搬新居,相聚社区谋振兴。磅礴乌蒙深处的六盘水市水城区,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贵州省16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在“十三五”期间共建成2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团队采访了六盘水市水城区生态移民局和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调研鱼塘社区、住武社区和阿娄社区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特色发展方式和因地制宜开展的一系列重要举措,探索如何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到高质量续写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让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的水城模式。在实践中,队员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任务之艰巨,以及水城人民迎难而上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增进民生福祉!”这是水城区镌刻在乡村振兴答卷上的响亮宣言,更是一个又一个催人奋进的生动图景。
文旅融合促发展,跑出致富加速度。阿娄社区是以彝语“好”的意思命名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2016、2017、2018年3期建成。队员们分别同社区居民、民族手工艺人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作为多民族聚居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阿娄社区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发展建设“文旅型”社区,组建新时代“彝心向党”社区文化服务队伍,开展常态化民族文化服务。在彝族传统服饰手工艺人高亮英的家中,队员们了解到彝族传统服饰如今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大山之外,在传承好民族文化的同时,有效带动当地人民创收致富。队员还动手实践,和高大娘一起完成刺绣,感受彝族传统服饰的魅力。
7月14日,团队采访了册亨老年大学特聘教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戏”传承人黄成珍,详细了解布依戏的演奏风格、独特乐器、经典曲目和重要题材等,并共同探讨了新时代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好布依族文化。布依戏队还为团队表演了布依戏经典曲目《罗细杏》,生动展现了布依族的传统风俗。7月15日,团队来到充满布依风情的纳福街道锦绣苑,近距离感受传统布依族服饰的制作工艺。在布依博物馆,队员们从布依族的历史、建筑、亭目制度、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生产生活工具、习俗文化等七方面对布依族文化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从老年大学布依戏讲堂,到布依锦绣苑服饰产品,再到中华布依博物馆,多元的表现形式背后是布依族不朽的文化内核,布依族人民正积极探索传承布依文化的新路径,树立并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乡村振兴。
多元协调促发展,提升经济新活力。7月15日,团队赴贵州省册亨县乡村振兴局,围绕“系统谋划乡村建设,谱写振兴崭新篇章”主题,就发展好乡村文化产业、大学生返乡建设、基层干部年轻化、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册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实践调研中,团队分别前往陂鼐村、坛坪村、板万村、秧庆村等具有发展特色的乡村和产业园区,和村干部及当地居民等进行深入访谈,调研当地特色的乡村发展模式,实地观察发展成效。陂鼐村高举“建设青年友好型乡村”旗帜,丰富文化旅游业态,探索年轻人回乡新的发展模式,不仅壮大了村子的集体经济,而且盘活了乡村产业,推动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坛坪村作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打造数字线上系统,建设智慧农业,推动乡村发展可视化、治理服务智慧化。板万村坚持保护为本、产业为先、人才为要、党建为领,让传统村落焕新颜,打造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册亨香蕉大数据扶贫产业园、大亨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等产业园区积极探索“科技引领、产业兴农、科旅融合”的运营模式,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聚焦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战略的总体要求,着重解决当地居民就业和发展问题。册亨县的各个村落和产业园区通过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条符合地区实际、彰显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强化思想重引领,践行青春担使命。在实践调研中,团队始终坚持以集中研学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深入学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理论知识。在红军长征册亨陈列馆和册亨县烈士陵园,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更加坚定了“四个自信”,强化了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调研中,团队看到两地百姓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正在用双手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努力创造出乡村振兴中更好的成绩。队员们深受鼓舞,表示将会更加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实践道路上奋力奔跑,贡献青春力量,彰显青春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