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部署要求,扎实推动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地落实,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勇担历史使命。经研究决定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立报国强国大志向 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宣传教育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教育强国建设核心课题和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深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全面推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空间阵地,引导广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
二、主要安排
紧密结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好红色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贯通学习“四史”和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就,旗帜鲜明讲清道理哲理、润物无声激发共情共鸣,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增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青春答卷的使命与担当。
(一)信仰领航计划:在回望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中坚定政治自觉
1.学思践悟殷切嘱托,实施新时代青年立心铸魂行动。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依托小班辅导、特色党团课、三味课堂、思政导学说等,组织师生深入研读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等著作,从总书记与青年大学生的点滴事迹中润物无声激发共情共鸣,引导学生成长为有担当、有信仰的新时代青年。举办“习近平总书记给高校师生重要致信回信”巡展巡讲。组建校院两级“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师生宣讲团,引导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中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理解好、领悟透、把握准,不断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认同和行动追随。
2.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实施青春赓续红色血脉行动。开展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主题教育。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依托国旗下的思政课、“一二·九”运动90周年青年学生朗诵、知史竞答讲述、红色歌曲传唱、重读抗战家书、抗战故事分享、抗战影片赏析等系列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线上线下活动,引导激励青年学生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宣讲。承办全国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安徽省示范宣讲活动;以抗战精神为重点,持续深化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与领导干部上讲台,广泛邀请伟大精神亲历者、见证者、传承者等,以报告、访谈、座谈等形式上讲台作报告,围绕“两大奇迹”讲好新时代故事。
(二)信念培根计划:在解码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中增强思想自觉
1.深入体悟伟大变革,实施新时代青年立行践知行动。开展“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就青年行”主题实践。组织学生重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延安革命圣地等红色地标,充分挖掘运用校史馆、工程认知博物馆、历史展览馆、革命纪念馆、特色博物馆、新时代城市规划馆等场馆和重大工程、大国重器、基层一线蕴含的育人富矿,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大工程里的思政课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开展“追寻领袖足迹 感悟思想伟力”社会实践。一体规划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思政课实践教学、劳动教育、实习实训等各类实践课程和课程实践,利用暑期三下乡、寒假返家乡等契机,通过国情考察、社会观察、学习体验、宣讲巡讲等形式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考察足迹、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生动实践,营造“人人想参与、人人能参与、人人都收获”的浓郁实践育人氛围。开展“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就青年讲”主题教育。发挥十佳大学生朋辈教育基地育人作用,引导大学生年度人物、十佳大学生等优秀学生用青言青语讲述新时代伟大成就。
2.传承赓续中华文脉,实施青年赓续中华文脉行动。开展“书香同行 阅读青春”大学生读书活动。发掘校史校训、学科专业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基因,成立若干读书小组,通过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读书分享会、主题书画展、诗词大会等,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育人场景,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实施“美蕴青春 文脉传承”文化育人活动。持续深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以及“五育并举”学生工作实践项目,推进校院两级特色美育品牌建设,通过开展非遗游园会、陶艺工坊、国风音乐节等“一院一品”文化活动,加强成果凝练,积极产出特色思政大课、原创文化精品和网络文化作品。
(三)信心扬帆计划:在书写强国复兴伟业青春故事中激发行动自觉
1.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实施新时代青年立志报国行动。开展系列“星耀工大 典赞青春”仪式教育。充分发挥开学毕业典礼、“开学第一课”“榜样力量”颁奖盛典等仪式教育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塑造作用,构建具有工大特色的仪式教育体系,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用传统文化引领学生、用身边榜样感染学生、用杰出校友鼓舞学生,营造以榜样树信仰、以典型育新人,涵养优良学风校风的育人氛围。开展“我和祖国共成长”线上线下教育活动。开展“我与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班会和专题党团课,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与学科特色,在学生中全覆盖讲好新时代伟大变革;设立网络文明大讲堂,开展“我和祖国共成长”网络引导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淬炼青春昂扬斗志,实施青春赓续伟大变革行动。加强校院两级育人共同体建设。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学院育人特色,推进院级育人共同体建设,通过上线“数字思政地图”,发布“智能+红色工业”创承项目,开展“揭榜挂帅”师生同学同研同讲同行主题实践等活动,探索政产学研会协同育人新范式。开展“工业报国”红色公开课。通过举办学术人生访谈、斛兵青年说、“英模大师进课堂”“企业家进课堂”等思政育人活动,培育学生爱国情怀、全球视野、行业素养、工匠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昂扬、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职业观。开展“时代之问青春作答”风采展示。深入挖掘报道校园强国故事、学生报国事迹,充分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微电影、动漫、摄影、系列短剧等形式,通过设置“我们的2035”“我们都是答卷人”“我为祖国做科研”等议题话题,集中展现青年学生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的青春风采。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领导。各学院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将本次宣传教育作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与学校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结合起来,与高质量启动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贯通起来,与校院两级、校内校外优质教育资源和特色品牌工作联动起来,高度重视、专题部署、细化方案。
(二)把握正确方向。各学院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防止“低级红”“高级黑”。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反对形式主义,力戒铺张浪费。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对集中性活动和有关活动场所的安全管理,扎实做好风险防范和应对处置,确保活动在安全有序开展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强化宣传推广。各学院要用好网络新媒体技术,特别是短视频等形式,统筹各类线下宣传阵地,对系列活动开展全过程、多角度宣传报道。聚焦活动主题与育人实效,及时推送活动预告、精彩瞬间、阶段成果与优秀作品,积极营造全员参与、共识共筑的浓厚氛围,提升宣传教育影响力。学校将遴选一批各学院优秀网络文化作品,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宣传与推介。
(四)注重凝练总结。各学院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相关工作纳入学期重点计划,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形成校院联动宣传教育氛围。确保年底前围绕主题开展不少于3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各单位、各学院结合学科特色与资源优势挖掘和提炼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的典型工作案例,系统总结活动内容、形式与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一院一品”品牌项目。
各学院应参考学习“立报国强国大志向 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宣传教育任务分解表(见附件1)内容,于11月7日前提交学院“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宣传教育实施方案(见附件2),并于12月10日前梳理阶段性工作成果并报送工作总结、典型案例、网络文化作品、活动现场精美照片(3-5张)等工作材料至xgbjyk@hfut.edu.cn。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202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