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一年级工作组2021年工作计划
工作组名称 |
合肥工业大学“青春引路人”辅导员工作坊 |
工作组成员 |
周晓柳、左 旭、马贤峰、左 能、刘志远、黄 晨 卢泽洵、史 灿、车子杰、房虹姣、伊斯坎达尔·玉苏谱 施晨晨、盛鸣宇、赵雰雰、宋 燕、王天奇、张 旭 程皖婷、王冠英、葛永莉、韩玉洁、张 蓉、宋明慧 王芙颂、李玲玉、郑 华、孙晓璐 |
工 作 重 点 |
含工作理念、工作举措等,请简明扼要分条描述,针对性强(可附页)
见附件 |
工 作 难 点 |
1.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培养学生成才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态度; 2.熟悉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大学四年全过程教育管理工作档案,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问题给予支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4.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培训等工作,科学规范配备有梯队有能力素质强的学生干部队伍;着力提升班级和宿舍凝聚力,建设团结友爱、拼搏进取的“家文化” 5.常规工作和事务性管理工作建章立制,更加科学规范运行; 6.强化学风建设,着力解决学习兴趣低、沉迷网络、逃课等原因造成的学业困难、成绩下滑等情况,做好学业困难学生帮扶。 |
工 作 亮 点 |
见附件 |
一、工作目标
一是做好新生理想信念教育,帮助新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帮助新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尽早找到大学目标,做好大学人生规划;三是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做好大学学业规划,引导学生奋发学习;四是注重新生行为习惯养成,加强班级和寝室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班风、学风。
二、工作重点
(一)工作理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及给学生群体系列重要回信精神,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抓住2020级学生入学第一年的五个重要“窗口期”,宣传和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紧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十四五”规划开之年、国家乡村振兴展略实施等重要时点,突出做好“七抓”工作,即抓理想信念教育、抓爱党爱国教育、抓价值观念引领、抓基层组织建设、抓行为规范教育、抓学习生活适应、抓安全健康教育等七个关键环节,在2020级本科生中组织开展实施“青春引路工程”,引导学生尽快完成大学角色转变,自觉遵守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工作举措
1.抓理想信念教育,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方向。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从思政课建设和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两个方面,结合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做好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筑牢学生理想信念基石。课程思政方面,紧扣时代主题,邀请知名学者教授,丰富形势政策教育形式,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引导新生正确认识热点问题。日常思政方面,结合两会、雷锋月、五四、建党100周年等特殊时间节点,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小班辅导和主题班会开展日常教育。邀请思政名家、优秀共产党员代表、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代表进行校园宣讲;加强“四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教育,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2.抓爱党爱国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研讨交流、实地参观等多种形式,生动活泼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学生弘扬抗疫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学好知识、成长成才。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爱党爱国教育“学起来”“唱起来”“讲起来”“做起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依托十佳少数民族大学生评选活动,加强朋辈教育引导,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加强征兵宣传,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应征入伍参军报国,进一步增强学生履行国防义务、支持国防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抓价值观念引领,大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和小班辅导等方式,引导新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充分利用雷锋月、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特点的时间节点,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开展劳动主题教育、美育教育等,以“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文明公寓创建”为载体,开展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劳动展示、实践锻炼等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促进广大团员在丰富多彩的理论学习与劳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明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工程认知博物馆等,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强化爱校荣校教育。
4.抓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党团班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按照“党建引领,团建带动,班建促进”的总体思路,结合各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党-团-班-生”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大类专业分流、转专业结束后,对大一学年班干部进行考核,科学设置和选拔班委;结合学生组织换届,选拔学生组织干部,建好学生干部梯队,发挥学生干部在年级工作中作用;搭建跨学院年级学生干部交流平台,做好学生干部培训等工作。做好班级团支部推优、积极分子选拔、教育和培养工作,做好团员思想教育、发展党员和发展团员等工作。深入实施“党员身份亮化工程”,通过党校、团校等载体,增强组织育人实效;加强新生团支部建设,全面落实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以创建优良学风、班风为目标,结合特色团支部项目申报,开展专业认知教育、学习经验交流、学风建设月等系列活动。培育宿舍“家庭”文化,推进“宿舍文明”建设工作,营造和谐、温馨、健康、向上的新生宿舍育人氛围;依托各类学生社团、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力量,充分利用“第一个寒假”和“第一个暑期”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开展寒假成长计划、寒暑假社会实践和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年级优势资源,为新生营造良好的大学文化氛围。
5.抓行为规范教育,开展校风学风督导工作。以教育部和学校相关管理制度为依据,开展校纪校规教育,注重学生的法制意识、守纪意识、责任意识、规矩意识的培养,通过主题班会、年级大会、知识竞赛等多种载体形式组织新生持续认真学习《学生手册》,加强考风考纪教育、诚信教育和廉洁教育。依托低年级早操、晚自习和寝室文明检查等,敦促学生养成良好行为规范。
6.抓学习生活适应,做好环境适应融入教育。组织开展学习经验交流、学风建设月等系列活动。根据大一上学期考试成绩,对挂科同学进行“一对一”约谈,了解大学学习适应情况,启动学业预警机制,做好学业重点关注学生帮扶工作和家校联系,确保学期内每名学生得到一次有针对性的深度辅导;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帮扶工作。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系列活动,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观;统筹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朋辈等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帮助新生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完善低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开展生涯分享、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实践调研等职业发展指导活动,加强成才观和就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鼓励支持学生到基层实习任职,帮助学生建构生涯认知,明晰成长发展方向。
7.抓安全健康教育,严格落实常态化校园疫情防控要求。做好春季和秋季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家校联系和重点案例研讨,完善重点关注学生信息库,做好重点关注学生“一生一档”动态管理;依托5.25、12.5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各类假期离校返校学生安全教育、重点关注学生跟进、返校后学生思想动态调研等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网格化信息反馈渠道,畅通学生信息反馈渠道。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将疫情形势、传染病防治和健康教育作为新学期开学必修课重要内容,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模范遵守防疫要求,积极参与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引导新生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组织开展“节约粮食、防止浪费”主题宣传教育,倡导光盘行动,引导新生养成简约适度、文明绿色的餐饮理念和生活方式;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引导新生培养文明素质和环保理念,建设文明校园。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加强日常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教育,组织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组织开展“防艾”宣传教育活动,强化新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工作难点
1.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培养学生成才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态度;
2.熟悉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大学四年全过程教育管理工作档案,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问题给予支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前景,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4.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培训等工作,科学规范配备有梯队有能力素质强的学生干部队伍;着力提升班级和宿舍凝聚力,建设团结友爱、拼搏进取的“家文化”
5.常规工作和事务性管理工作建章立制,更加科学规范运行;
6.强化学风建设,着力解决学习兴趣低、沉迷网络、逃课等原因造成的学业困难、成绩下滑等情况,做好学业困难学生帮扶。
四、工作亮点
1.构建“五位一体”新生适应性教育体系,助力新生实现“三个转变”。将新生适应性教育贯穿大学一年级全过程,围绕大学生活、人际交往、学业发展、生涯规划、心理健康等五个方面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助力新生实现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被动到主动的目标转变、感性到理性的行为方式转变。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月”活动,整合资源举办“工大专业节”,增加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专业兴趣;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组建“朋辈讲师团”,实施“朋辈讲师课堂”学业帮扶计划;规范学业预警机制,建立“三级学业预警”机制;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推进学业发展中心建设。
2.构建“四阶段”全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探索建立“斛兵青年生涯咨询室”。年级工作组计划探索建立贯穿大学四年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在入学教育阶段,帮助新生明确学习方向。整合各学院资源,系统开展专业教育、“斛兵校友”讲堂等,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启蒙教育。联合辅导员工作室,探索建立“斛兵青年生涯咨询室”。
3.构建“4+6”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整合各学院资源,丰富低年级第二课堂活动供给,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依托各类团学组织、学生会等,整合各学院资源,围绕“思政学习”“创新创业”“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等4个必选和6个自选模块,丰富第二课堂活动供给。
4.构建依托宿舍的学生日常管理评价体系,推进着力推进寝室文明建设,打造班级和宿舍“家文化”。依托寝室文明检查,拟在年级工作组一体化开展寝室安全卫生文明督察活动。以学生社区建设为契机,推进“一舍一家”宿舍家文化建设,探索建立依托宿舍的学生管理评价体系。
5.围绕工作组辅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六个一”计划。每位专职辅导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专题培训;主持、参与或指导学生开展1项课题或项目研究;参加1次实践考察活动;作1次主题交流报告(面向工作组全体辅导员或面向学生开展的主题交流报告);撰写或发表1篇研究论文、工作案例或调研报告;承担1门公共课程教学任务。
6.打造“引路人”辅导员主题沙龙,着力加强工作组辅导员队伍建设。围绕辅导员工作九大职责,聚焦年级工作重难点和突出问题等内容开展主题沙龙,邀请组内和组外优秀辅导员代表开展沙龙研讨活动。本学期计划开展9期主题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