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页
  • |
  • 学工系统

学院风采

数学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风采 > 数学学院 > 正文

老教师话传承(十):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记数学学院朱功勤教授

发布时间:2017-11-28    作者:    来源:    浏览:    打印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为了重温数学学院的光辉历史,促进学院间新老血液的交流,向同学们传授更多的学习经验,数学学院研究生有幸邀请到了老教授朱功勤老师,聆听他对广大青年学子的谆谆教诲。

朱功勤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数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非线性科学学会副事长、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数值积分、有理函数逼近、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 CAGD )等。在研究生涯中,出版专著 2 本,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其中,有理逼近理论与方法课题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Pade样条插值及二元向量值有理插值方面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1991 年度获机械电子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925上午10点,老教授话传承活动在综合楼1710教室如期进行。活动分为两大部分:分享环节和问答环节。首先,在分享环节中,朱老师生动地讲述了他的学习经历,从1960年前往吉林大学学习计算数学专业,到1962年发表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再到后来继续在吉林大学学习的3年时光,他感触颇深,语重心长的向大家传授学习经验和心得体会。他说在吉大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学会了多想、多问、学会问,这三者是学习生涯中让他受益匪浅的学习方法。在向我们强调这几点的同时,朱老师结合十九大精神阐述了他认为当今青年应当如何提高学术能力:第一是要学会问问题,多问为什么,才能促使自己去接触更多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才能提高创新能力;第二他提到创新就是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发展;第三他引用到习总书记说过的一句话:青年兴,国家兴;青年强,国家强。并提到了一些学生党员写的思想报告,向我们展示了新一代对自己的严要求;第四是提高自学能力,多向新鲜事物发起挑战。整个讲述过程中,朱老师都结合自身,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对待学术的态度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在问答环节中,在提到从自己最喜欢的无线电专业调到不是很擅长的数学专业的时候,是如何调整心态,并把数学学得这么好的时候,朱老师幽默风趣的说道:其实自己的数学也不好,空间想象能力很差,但是既然学了,自己就得拼着干,不断问问题,慢慢提升自己的兴趣,最重要的是吉林大学的学术环境也对自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除了问老师、同学,自己也时常去找研究生学习讨论,这样一来,兴趣慢慢就提高了不少,到后来由愿意去学到想去学,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成绩自然而然就提升了。朱老师幽默风趣的回答不禁让同学们疑惑老师是如何保持这样乐观的态度的,他说:首先,自己不仅学习数学,更爱阅读其他书籍,这不仅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提升了自己的发散思维;同时与人相处时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作为孙女的爷爷、学生的老师,自己有义务更有责任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最后遇到问题,敢于面对,成功时保持谦卑的态度,失败了越挫越勇,继续前进。

在座谈会结束之际,朱老师用和蔼慈祥的目光看着我们,仿佛我们就是他悉心栽培的小树,如沐春风,正茁壮成长。我们知道这是他心中的希望,我们都将这份期待与寄托铭记于心,为之努力,为之奋斗,共创一个属于我们的新时代。

     

记者: 数学学院2017级研究生 吴思卓 钱毅